一、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2、国际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在提高,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高于世界水平;
3、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但亚洲发展速度最快;
4、其他商业项目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最大项目;
5、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主体,但美国地位在下降;
6、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整体比重在下降,但美国稍有上升;
7、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的主体,美国地位快速上升;
8、主要发达国家虽为国际服务贸易主体,但发展很不平衡;
9、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服务贸易集中在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二、什么是服务产品最重要的特征?
1、形态的无形性
服务是不可感知的,无形、无声、无味,在购买以前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它只能被消费而不能被占有。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宣传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以感染、吸引顾客,还可通过化无形为有形,使无形的服务通过有形的证据表现出来。
例如,铁路部门优质的服务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环境,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干净整洁的车厢铺位:二是人员,全体工作人员着装整齐,面带微笑;三是设备,现代化的硬件设施。
2、不可存储性
服务的价值只存在于服务进行之中,不能储存以供今后销售和使用。所以,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与顾客保持紧密的联系,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项目,并及时了解顾客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按需提供,及时消费。
3、产销的同时性
由于服务的不可存储性,所以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一般是同时进行、不可分离的。如果服务是由人提供的,那么提供服务者也成为服务的组成部分。有时提供服务还需要被服务者在场,如指导顾客使用、维护产品等。
4、质量的波动性
服务质量是由人来控制的,而人的素质又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服务质量取决于由谁来提供服务,在何时何地提供服务及谁享受服务,服务质量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存在差异。
因此,企业应挑选和培训优秀的服务人员,尽量减少服务的质量波动;规范服务程序和服务方式,向服务的标准化靠拢: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提倡顾客积极参与服务过程,借以稳定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三、对服务贸易实行以什么为基本的特征的最文化便利化?
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
四、法律最本质的属性和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最本质的属性是阶级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意志性。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是其区别于道德、宗教规约等之根本,也是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的根源。
扩展资料:
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法只能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3、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4、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不是全部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去贯彻。法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的和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的决定,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五、东南亚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特征?
越南:属发展中国家。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实行革新开放的二十多年来,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9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产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老挝:
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属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柬埔寨:
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泰国:
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属外向型经济,较依赖美、日、欧等外部市场。
缅甸:
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
马来西亚:
是相对开放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与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体。国家透过宏观经济计划,在指引经济活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逐渐下降。马来西亚拥有亚洲最佳的经济纪录。
新加坡:
是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
印尼:
工业发展方向是加强外向型的制造业。
文莱
是一个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国家,其经济主要建立在传统农业和沿海渔业的基础上,文莱经济总体走势特点:经济结构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
菲律宾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
东帝汶:经济处于重建阶段
六、华为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华为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拼博进取创新爱国。
七、下刚体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
绝对刚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模型,因为任何物体在受力作用后,都或多或少地变形,如果变形的程度相对于物体本身几何尺寸来说极为微小,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变形就可以忽略不计。
把许多固体视为刚体,所得到的结果在工程上一般已有足够的准确度。但要研究应力和应变,则须考虑变形。
由于变形一般总是微小的,所以可先将物体当作刚体,用理论力学的方法求得加给它的各未知力,然后再用变形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八、论文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主要用来记录科学研究的进行过程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
学术性: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公开性:公开发表
独创性:是新研究成果的首次发布;
规范性: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撰写。;
科学性:在大量的资料与考察中寻找证据并整理,以理服人系统的方法明白易懂;
创新性: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主要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推翻某一学位领域中的某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九、殡葬的服务特征是什么?
(一)殡葬服务具有公益性
生命权是人权的最基本内容,而死亡权可以划归为生命权的重要内涵之一,亦即人权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与死亡紧密相关的殡葬服务无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公益性服务,而殡葬服务制度则为老年福利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个人有自由选择殡葬方式的基本权利。当然,应该看到,毕竟很多殡葬方式会浪费资源或破坏自然环境,个人选择殡葬方式的自由应该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规范基础之上,且要遵循基础设施的作用规律。
殡葬服务制度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殡葬服务的对象为逝者,而购买者则为生者,接受服务者和购买者分离是殡葬服务的一个典型特点。也可以说,殡葬服务直接服务的对象是逝者,间接服务对象为生者。但是,购买服务的生者往往与接受这些服务的逝者具有亲属关系,因此,如果将家庭或家族作为一个单位来考察,殡葬服务的接受与购买主体又是同一的。一位逝者与其亲属、生前同事、街坊邻居等群体存在紧密或相对紧密的关系,所以,殡葬服务涉及的人员范围较广,殡葬服务发展应该注重体现人本思想。
(二)殡葬服务具有文化性和情感性
殡葬服务往往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的哀思,殡葬仪式通过一定的文化传承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精神寄托。殡葬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分支,专指人在其自然生命终结及终结后回归自然时举行的系列活动所体现的文化品位。当人的自然生命终结后,与其自然属性互为表里的社会属性必然要获得充分的表现。虽然这种表现不是由失去自然生命的人,而是由与之有某种社会历史关系的同类来完成,但其本质意义是相同的。对人自然生命终结后留存躯体的处理活动,充分体现了殡葬的本体意义,并且由个别上升到一般,构成对人类的认识,从而上升到哲学层面,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存在价值的肯定,这构成了殡葬文化的核心。殡葬文化的基本形态包括情感形态、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行为形态等,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延续性、变异性和趋同性。
佛教对中国殡葬文化影响深远,如“七七追荐”的礼仪程序仍在民间流行,即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七天开始举行,第一次叫“头七”,然后依次在第二、三直到第七个七日,都要进行祭奠活动,“七七”完毕后,子女亲属需要向参加吊唁的亲友“谢孝”。但是,佛教“六道轮回”、“转世托生”死亡观念引导的火葬在我国很多地区并未获得接受。
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念主要有三点:一是阴间与阳间并立的观念。中国古代百姓往往认为,人死后可以在阴间过与阳间差不多甚至更好的生活,正是这种镜像观念使中国人追求久丧厚葬厚祭的殡葬方式。二是“形”与“神”,或“身体”与“魂魄”有对应的关系。古人坚信,人死后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复活的,但前提是尸体与魂魄在分离之后再次实现合二为一。这种观念导致了逝后立即招魂之“殡”的方式和下葬时广泛采用的尸体防腐技术及深掩土内的丧葬方式。三是孝道观,中国人为报答父母祖先的养育之恩,追求物化的坟墓以供祭祀之用,所以,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百官皇室,下至平民百姓,皆尽财尽力尽时去营造大墓大坟,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可见,中国人生死企盼:从“死无所葬”到“葬有所安”。四维特性视域下中国殡葬服务制度的改革路径研究企盼既具有伦理化的特征,其核心观念是孝道;又具有礼仪化的特点,其核心观念是“礼”。尽管亲人已经逝世,但人们在精神与心理的世界觉得与逝去的亲人还能在一起。因此,殡葬服务制度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殡葬服务所具有的文化性和情感性。
(三)殡葬服务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企业的成本就具有弱增性,此时该行业即为自然垄断行业。市场需求状况是影响自然垄断强弱程度的最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许多产业都存在能够实现最低平均生产成本的最佳生产规模。只有当市场具有足够的需求时,以最佳规模生产才有效益,否则将导致严重的生产过剩。市场需求规模越大,可以容纳的最佳生产规模企业越多;如果市场需求规模小到只能保留一个企业,则形成自然垄断。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世界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人口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但这一过程是缓慢的,且仅推迟了人类的死亡时间,而无法避免死亡发生。因此,排除发生战争和灾难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由于人的自然老化,死亡人口数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对殡葬服务的需求是一定的。同时,这一需求在时间上并非集中的,而呈分散态势。实践证明,遗体火化和墓地安葬等殡葬服务的提供并不需要过多主体即可满足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需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单一机构提供殡葬服务的成本往往小于由过多机构提供这一服务的总成本,即殡葬服务机构的成本具有弱增性。综上所述,殡葬服务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殡葬服务也不例外。它具备排他性,但同时具有非竞争性。殡葬服务产品作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政府对它的提供负有不可推卸的最终责任。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政府应该在殡葬服务提供、殡葬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十、物流服务的特征是什么?
根据国外物流发展情况,将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物流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物流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DOD)为在前南地区执行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提供的军事物流后勤系统就采用了这些技术,其技术之复杂与精坚堪称世界之最。
7.物流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国际上既有大量自办物流相当出色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例子,也有大量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例子,比较而言,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已经占到主流,即使是非社会化、非专业化的物流组织也都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9.物流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Visibility)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