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的鱼类最大能有多大?

三峡工程是现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大坝将万里长江拦腰截流,在上游地区形成了一个长约600公里的巨大人工水库。

三峡工程在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为了防洪的需要,三峡水库的库容一直是浮动的,如果达到三峡大坝的正常蓄水高度175米,水库总面积将有1084平方公里,总库容可以达到393亿立方米。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容积也只不过300亿立方米左右。

“浅水出虾蟹,深水藏蛟龙。”水量越大,水位深的水域,鱼越大,更有可能孕育巨型的水生生物。时长出神秘“水怪”的尼斯湖,两岸陡峭,湖长仅37公里,最宽处2.4公里,面积比较小,但水很深,平均深度达200米。而三峡库区内,两岸高山耸立,蓄水后,很多地方水位可超200米。所以无论从广度、深度上来看,三峡水库不仅不输尼斯湖,甚至比尼斯湖要广阔太多!

长江水域鱼类资源丰富,目前包括400多种鱼类,其中淡水鱼居多,约有350多种。长江水系不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天然产卵场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多种珍贵保护鱼类的盛产地。比如有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类的中华鲟、白鲟、达氏鲟,也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松江鲈等。最为著名的是中华鲟,它们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鱼种,堪称“水中大熊猫”。

长江边自古有句谚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里的“腊子”说的就是中华鲟,“象”是指白鲟,大得不像样的“黄排”则说的就是胭脂鱼。形容了这三种鱼类个体的体型巨大。

其中中华鲟是长江已知鱼类中体型最大的,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成年中华鲟体长一般在0.4-1.3米,体重可达50-300公斤,最大的个体有发现过体长达5米,体重600千克的。但目前,中华鲟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局面。

中华鲟具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它们繁衍生息需要往返于长江、大海之间。通常生活在海里,到了产卵期会从大海沿江而上,到长江上游产卵。之后孵出的幼鲟再顺流而下,游入大海开始生活。它们循着的洄游航道一直亘古不变。

在建大坝的时候,设计师也考虑到鱼类洄游的需求,特地为鱼类设计了鱼梯以便它们穿越大坝。但要在这么高落差中逆行而上,对小型鱼类来说,还比较适用,但对于中华鲟这种体型较大的鱼类来说,就很困难了。

所以,三峡大坝的建立,不可避免地阻挡了像中华鲟这类洄游鱼类的回家之路,它们无法回到大坝上游适合它们的产卵地,只能被迫转移到新的产卵场。因此,中华鲟的产卵地已从原来的金沙江的宜宾一带转移到葛洲坝下游的宜昌。

三峡大坝所在的长江干流是我国淡水鱼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三峡工程完工后,为了保护库区内水质安全,已全面禁止网箱养鱼,避免饲料沉积物等对水质造成污染,水库中的鱼类全都是自然生长。广阔幽深的湖水,也为鱼类提供了极佳的栖身场所,简直就是鱼类的天堂。因此三峡库区逐渐成为一个巨型的天然生态渔场。

如果在三峡大坝蓄水期间拦截了一些鱼类或鱼卵,并生活在三峡库区这样优良的水域内,在大坝拦截了近20年的时间中,库区当中的鱼类都可以生长到最佳状态,所以说库区内存在大鱼是很正常的。而这种大型鱼类,大概率会是中华鲟。除了中华鲟,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生长速度快,在良好的生存空间中,寿命长,也可以长得很大。

据报道,有人捕捞过的最大的青鱼,体重竟达到了400多斤;重庆云阳龙缸景区的长江支流中,发现过体长超过3米、重量超300斤的鳙鱼;湖北渔民也曾在长江里捕获到一条长3.3米,重700斤的中华鲟。

如今三峡库区中体型最大的鱼能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毕竟我们也不能挨条称重。为了保护长江物种多样性,拯救鱼类们,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开启长达10年的禁止捕鱼期。无鱼可渔,“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的画面,已从长江水域消失。禁渔令也让长江鱼类可以更好地繁衍生息,这样一来,长江鱼类的体型也会有新的突破。

标签: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推荐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