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海上交通工具发展史?
水上交通工具发展史
水上交通工具发展了几千年,大致发展过程如下
独木舟
木筏
竹筏
木板船
桨船
木帆船
蒸汽轮船
现代水上交通工具
概念水上交通工具
独木舟
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
木筏
用藤条、绳子将几根树干或竹子绑扎成片状的漂浮物,就叫筏。
竹筏
竹筏是由多很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
木板船
木板船
独木舟两侧加上舷板,舟内增加横档支撑,便成了木板船
桨船
桨船
桨船由来
续木板船的出现,人类发明了桨,这是人类的手臂的延长。有了桨,人就可以坐在船上划水前进。如果要增加船只的推进速度,就要增加桨的数目。于是,一种划桨船在地中海海域周围首先发展起来了。
木帆船
木帆船是继木板船之后,舟船发展的重要阶段。
帆船即利用风力前进的船。
蒸汽轮船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
现代水路交通工具的设计
现代的小船又采用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
汽垫船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而实现高速航行的船。气垫是用大功率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围的柔性围裙或刚性侧壁等气封装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
油轮(oil tanker),是油船的俗称,是指载运散装石油或成品油的液货运输船舶。从广义上讲是指散装运输各种油类的船,除了运输石油外,装运石油的成品油,各种动植物油,液态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等。但是,通常所称的油船,多数是指运输原油的船。而装运成品油的船,称为成品油船。装运液态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的船,称为液化气体船。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
生态船
“地球竞赛”号快艇用人类脂肪作为动力来源。它所使用的是百分百的生物燃料,并且不向外界排放任何碳。
二、海上交通方式?
海上交通不同于陆上和空中,必须通过船舶或通过海底隧道来完成!
三、海上交通特点?
1、天然航道
海洋运输借助天然航道进行,不受道路、轨道的限制,通过能力更强。随着政治、经贸环境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可随时调整和改变航线完成运输任务。
2、载运量大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现代化的造船技术日益精湛,船舶日趋大型化。超巨型油轮已达60多万吨,第五代集装箱船的载箱能力已超过5000TEU。
3、运费低廉
海上运输航道为天然形成,港口设施一般为政府所建,经营海运业务的公司可以大量节省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船舶运载量大、使用时间长、运输里程远,单位运输成本较低,为低值大宗货物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4、对货物的适应性强。
由于上述特点使海上货物运输基本上适应各种货物的运输。如石油井台、火车、机车车辆等超重大货物,其他运输方式是无法装运的,船舶一般都可以装运。
5、运输的速度慢。
由于商船的体积大,水流的阻力大,加之装卸时间长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货物的运输速度比其他运输方式慢。较快的班轮航行速度也仅30nmile/h左右。 6、风险较大。
由于船舶海上航行受自然气候和季节性影响较大,海洋环境复杂,气象多变,随时都有遇上狂风、巨浪、暴风、雷电、海啸等人力难以抗衡的海洋自然灾害袭击的可能,遇险的可能性比陆地、沿海要大。同时,海上运输还存在着社会风险,如战争、罢工、贸易禁运等因素的影响。为转嫁损失,海上运输的货物、船舶保险尤其应引起重视。
四、海上交通自身的特点?
海洋运输主要有下列特点: (1)通过能力大。海洋运输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天然航道,它不像火车、汽车受轨道和道路的限制。 (2)运量大。海洋运输船舶的运载能力,远远大于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如一艘万吨船舶的载重量,一般相当于250~300个车皮的载重量。 (3)运费低。海运运量大,航程远,分摊于每货运吨的运输成本较少。
五、宋元海上交通的特点?
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有两大特点:
第一,造船和航海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潮汛、风信、气象等规律;
第二,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东非沿岸;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海上最快的交通工具?
“大飞”是走私分子普遍使用的海上运输工具,是经过动力改装的大型摩托艇,由于它在海上高速行驶时,远远看去像贴着海面飞翔,因此俗称为“大飞”。
一般每艘走私“大飞”安装6至7个马力达250匹的进口发动机,长度约12至15米,它的最高时速可超过每小时90公里,总造价达100多万元人民币,走私分子可以用它来装300多箱香烟或一辆小汽车。
七、海上钻井平台的国内发展?
中国最早使用平台在海上打井是1963年,用土办法制造了中国第一座浮筒式钻井平台,于莺歌海距海岸4千米处打了三口井。
1966年在渤海建立了第一座正式海上平台,同年12月31日渤海第一口探井开钻并于1967年6月14日喜获工业油流,从此揭开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
到1994年海上采集地震测线57万千米,打探井363口,发现油气构造88个,获得石油地质储量11.8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800亿立方米,年产量达到了647万吨。目前年产油量2500万吨,年产气量约50亿立方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大,风险也大,但是由于油藏厚度大、储量丰度高、单井产量高,所以效益也高。当前仅大陆架473万平方千米的领域中,石油地质储量就约250亿吨,天然气80000亿立方米。如果再考虑整个大陆边缘,其发展前景更不可限量。
八、交通发展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邮政服务网点较少。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
3、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交通运输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期间,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
5、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2013年,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基本落实到位。
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九、交通发展的利弊?
从利和弊来说主要有:利——便于人们出行,缩短了人们彼此交往的距离,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提升了物资的转运能力。 弊——最主要的是带来了空气污染与能源消耗的问题,还有就是大量的铺路修桥、打洞挖地道,使得整个岩石圈表层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占用耕地、绿化地带使得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的加重,修建地下交通设施,一不留神就会使地面坍塌!!! 但对于交通的意义上, 交通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逐步征服自然的有力证据。它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
十、交通技术的发展?
交技发展是经交通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由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为主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工业自动化、交通信息化等领域的软、硬件开发、销售、服务和系统集成,承揽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工程承包。公司智能交通业务涉及的领域包括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等。公司客户遍及全国二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