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的特征包括?
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也就无所谓艺术。
(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这就决定了管理的普遍性。管理是人类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活动,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这就是管理的目的性。
二、精神的特征包括?
实际上,人的精神具有三种属性:理性、人性和诗性。这三种属性恰巧与知、意、情三种心理活动,真、善、美三种社会价值,是一一对应的。
理性,既指人的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理性源于知,知广利求真。理性表现为科学精神。
人性,指人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真诚、宽容等情感品德。
人性源于意(意志、意愿),意正心向善。
人性表现为仁爱精神、人道主义精神。
诗性,指人所具有的一种“诗意栖居”的审美天性。
“诗的起源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朱光潜语)。没有诗、乐、舞的人生不算完整的人生。
诗性源于情,情深更爱美。诗性表现为理想精神。
三、思维的特征包括?
人类将自己对情感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之为:思维。思维的特征主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
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
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四、行政特征包括?
行政行为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5.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以有偿为例外。行政主体所追求的是国际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应当是无偿的。当特定行政相对人承担了特别公共负担,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时,则应该有偿的,这就是公平负担和利益负担的问题。
五、职业特征包括?
职业的特征有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1、社会型是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一个人的生涯是以事业角色为主轴,当然也包括了其他的角色,其他的角色也在影响着事业的角色。比如职场女性,她除了是工作者以外,可能还是妻子、母亲、女儿等。这些角色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相互作用。
2、企业型是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工作能力强的人对优先级的理解清晰,想得清楚,做得干脆。从职场新人,到业务骨干,到团队主管,工作能力强的人所承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权责是逐步提升的。事情越多,优先级的处理就越重要。
3、常规型是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它在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乃至人生成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而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应重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
六、湖泊特征包括?
湖面吸收太阳能,获得热量;而通过水面蒸发、水面有效辐射和水面与大气的对流热交换等失去热量。湖泊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可以用湖泊热量平衡方程来表达和计算。由于湖泊热量平衡的某些要素(如湖泊蒸发率)不易精确测定,因而通常用水温来表达湖中的热动态。
太阳辐射主要是增高湖水表层的温度,而下层湖水的温度变化主要是湖水对流和紊动混合造成的。湖水因温度不同也可造成密度差异,在水层不稳定状态下产生对流循环,在对流循环达到的深度以上,水温趋于一致。风的扰动可使浅水湖泊在任何季节产生同温现象;而风的扰动对于深水湖泊只能涉及湖水上层,因而在垂向上会产生上层与下层不同的温度分布。上、下水层之间温度变化急剧的中间层称为温跃层。
湖水温度具有一定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这种变化在湖水表层最为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湖水的冰点取决于湖水盐度和静水压力。此外,湖水结冰还与风力有关,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湖泊或者一个湖泊中的不同部分,结冰现象并非同时出现。
七、文化的特征包括哪些?
1.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自然存在物及其运动不是文化,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本身都不是文化,但人类据此而创造出来的历法、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物品却是文化。人可以点头和摇头,这种生理机能本身不是文化,但赋予点头和摇头以一定的涵义,使其成为一种沟通符号,这时点头和摇头就成为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人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情操等都是后天学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凡文化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不需要学习的先天遗传本能不是文化。例如人分男女,这本身不是文化,而如何做男人和女人,如何扮演好性别角色,这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所以做男人和做女人的规矩、模式就是文化。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一个社会的人在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并共同遵守和使用的才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如语言、风俗习惯、规范、制度、社会价值观念等。吃馒头是中国北方人的饮食文化,个别人吃蚂蚁就不是北方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长期积累而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是一个无尽无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增加了新的内容。继承的并不是以往文化的全部,而是继承一部分,舍弃一部分,再增加一部分,就成为一定时期的文化。因此文化是一个不断继承和更新的过程,不能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去看待文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不对的,完全否定传统文化也是不对的,并且是不可能的。
5.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文化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因此无论从纵向历史角度看,还是从横向空间角度看,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中国古代妇女以为缠足美,所以用一个美好的词汇--"金莲"来称呼它,现在"金莲"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点之一。中国南方人吃蛇肉和猫肉,北方人认为那是不能吃的,这就是中国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差异。太平洋中某些岛屿的民族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有吃人的习俗,在别的民族认为这样做是惨无人道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记载了大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文化,充分说明文化的多样性。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就会走向种族中心主义,即用自己民族的价值标准判断别的民族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的观念。比如中国人过去把国外人叫"洋鬼子",其中暗含的意思是只有中国人这样的人才是人。而在很多美国人的眼里,只有美金才是钱,别国的钞票都是纸。鲁迅小说中的阿Q看见城里人煎大头鱼加上切细的葱丝,而不像他们未庄那样加上半寸长的葱叶,以为城里人错了,就很有点未庄中心主义的味道。种族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民族沙文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优等民族,鄙视和仇恨别的民族。
八、中国智慧的特征包括?
中国智慧是一种中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科学真理性。《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大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中国智慧之为智慧,根本上就在于它符合天地人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正确地体现了宇宙的“大本”“达道”。
中国智慧是一种生生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明性。中国智慧是一种生存发展智慧,然而它不是单个个体的生存技巧和发展策略,而强调的是天地人万物一体生生。
中国智慧是一种治理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性。中国智慧在今天为世界重视,在于它可以为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启迪,在于中国智慧从根本上是一种“治国平天下”的治理智慧。
中国智慧是一种民本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人民进步性。中国智慧其生生性,其治理性,都落脚到天下百姓,如王阳明说的“挟爱民之心,有爱民之政”。以民为本成为历代统治者基本的执政理念和治理智慧。
九、风险的特征包括什么?
客观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整体上是不可避免的;
普遍性,在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确定性,风险虽然有其必然性,但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对象以及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损失性。
十、阶级制的特征包括?
阶级制度是把全部落的人一共分成贵族(mamatsangilan)、世族(pualu)、与平民(atitan)三个阶级。
贵族阶级是排湾族部落的特权阶级,地位非常尊贵,是农田、土地的地主。他们把土地提供给平民耕种,再向平民收取租税。
世族阶级的地位是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与贵族不属于同一个系统。
他们有可能是平民出身,透过能力的表现,或勇士的事迹而由贵族授权,成为世族。
世族阶级可享有免税及若干纹身及名号的特权。
平民阶级则是付出劳力以换取生活所需的阶级。
平民向贵族取得用来耕作或建造家屋的土地,然后在农作物收成的时候纳贡(即缴交一部份收获)给贵族做为取得使用权的租税;而贵族则必须代表属下的平民主持仪礼或处理纠纷等,并负责处理部落中的各种公共事务。
这三个阶级在神话或传说中,各有其不同的祖先来源的传说,如贵族阶级多自称为太阳的子孙或百步蛇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