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电塔筒的运输费用?
按特、大件运输费吨公里计算。
二、海上风力发电安装全过程?
海上风电场安装全过程,八大步骤详细细节呈现。涉及4个大的港口和建设工厂。罗斯托克生产67个XXL单桩运到荷兰埃姆斯哈文港装料,再运输到位于德国湾的场址进行安装(支持6MW风机,项目可供40万德国家庭用电)。
过渡段则来自丹麦奥堡Aalborg的Bladt工厂。海床准备、单桩冲刷保护和安装工作则由来自挪威VISNES的Boskalis的岩石放置船Rockriper船和自升式安装船SeaJacks Scylla完成。包括打桩的噪声消除、过渡段安装灌浆等细节。
三、风电设备运输注意事项?
首先在运输之前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最优化的运输路线及方式。
在风电设备运输途中,需要确保没有水(如雨水)及其他物质进入风机,电机或其他的敏感元件,以避免造成损坏。
运输中需用到叉车装卸时,需要注意叉子必须位于风机基座以下,以保证风机的结构和部件不会被碰到和损坏。用吊车起吊时,吊钩只可以挂在风机的起吊环上。撞击、晃动和坠落都可能导致风机叶轮不平衡。
在装车时保证平稳,不偏载、不偏重。
叶片属于整个运输环节中最长的货物,且容易破碎,在运输风机前,厂商要尽量做好风机的包装工作,用泡沫等防损材料给风机“穿上外衣”,防止风机在运行中的颠簸情况下受到损坏。
四、风力发电的电是怎么传输的?
风力发电机组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轮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电能,通过集电线路输送到风电场升压站,升压站升压后再输送到电网,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到清洁风电了。
风电场是什么样的呢?风电场由风力发电机组,输变电线路,升压站等部分构成。
五、为什么风电场要建在海上?
海上风电相比陆上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1. 海上的风平稳
风机运行是否良好,最关键就是看风的大小了,海上的风普遍比陆上大。陆上的地形高低起伏,对地面的风速有很大的减缓作用,所以陆上风机都树立得高高的,以便利用高空比较大的风,但由于地形问题,陆上各个高度的风速相差很大,这就导致风切变大(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使得风轮上下受力不均衡导致传动系统容易损坏。而海上就没有这个问题,海平面一般都很平,风基本没阻力,平均风速高,并且风切变也小于陆上,再加上海上的风向改变频率也较陆上低,因而海上的风能很平稳。
2. 风机利用率更高
风机的发电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海上的风速比陆上高20%左右,因而同等发电容量下海上风机的年发电量能比陆上高70%。如果陆上风机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是2000小时,那海上风机就能达到3000多小时。
3. 单机装机容量更大
风机的单机发电容量越大,同一块地方的扫风面积和利用风的能量越多,也就是资源更充分利用。而单机容量越大,发电机就越大,叶片也就越长。陆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输问题,长近上百米的叶片(拆成两段也有几十米)在陆上是很难运输的,而在海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直接用船拉过去就好。例如世优电气参与的陆上风机风机项目最大也就2.5MW,而参与的湘电平海湾海上风机直接就是5MW起步。在中国市场,一部5MW的风力发电机可以不消耗任何能量仅从空气中获取超过4亿人民币的电能。
4. 不占地、不扰民
陆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耕地红线不能动,林地不能建等等。随着陆上风电的发展陆上风资源好的地方越来越少,而且风机噪音对居民和动物的影响也比较大,有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过风机对野鸭会造成影响;然而海上建设风场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并且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度超过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5. 距离用电负荷近
我国辽阔的大西北建设了大量的风电场,这些风场无疑都得通过特高压、超高压线路输送到东南沿海的用电负荷中心,距离超过两三千米。而海上风场基本都建设在沿海一两百公里处,距离负荷中心较近,并且常年有风,所以很适合电负荷中心的需求。
基于以上优势,建设海上风场是发展趋势。虽然海上风电正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我国,但总体来说各国都在向海上风电发展,未来的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海上风电会比陆上风电前景更广阔。
六、中国海上风电维修能力如何?
迄今为止,风电领域最热的话题当属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出台、相应地海上风电建设提速和陆上风电项目出质保期后如何运维。现在我们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来讨论一下3-5年后海上风电出质保期后如何更好地运维。
在3-5年的质保期内,风机生产商会如期完成维护和检修工作,此时,运维服务更像是买一赠一的“赠品”,而在质保期结束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出了质保期,一旦某些组件需要更换却又无法用颠簸的小船来完成备件和维修人员的运送,而是要动用大型维护船,运维的成本会因此而攀升。
从陆上到海上风场,海上风电运营商往往有4种选择:利用建设施工船、专门的服务船只、直升机接送服务、或者母舰类型的船只。选择某一种运输方式都意味着相应的技术路径和资金投入。
租用建设施工船往往成本较高,因为当前海上风电建设安装船都朝着大型化发展,专门的风电安装船一次最多可以装载10 台风机,仅为了维修某台风机就动用这样的庞然大物,显然是“大材小用”。除此之外,建设安装船还容易受天气情况和海况的限制。
动用直升机的确很灵活,但却是非常昂贵且存在高风险,最大的缺陷是直升机无法降落在风力涡轮机上,完成一次维修往往要折返多次。
就专门的服务船只而言,双体海上风电工程专用船和三体船往往更受海上风电运营商欢迎,在距离海岸较近的地方,例如半个小时左右的航程内,专门的服务船只也更具成本优势。但是,在距离陆地较远的海上风电场,例如两小时以上的航程中,服务船的燃油消耗就会推高使用成本。另外,在长距离航行中,服务船受天气和海况影响的可能性就很大,往往出发时还风平浪静,可行至半途甚至快到作业现场时却因天气突变而不得不折返,因为在天气或海况差的情况下航行,这种服务船只的安全性也会变差。在德国甚至有过服务船撞上风机基座的事情发生。更主要的是,这些专业船只的运载能力有限,一些大的零部件和维修设备超出了这种船只的承载能力。
母舰类型的船只或许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大型的船只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它的使用仍然受限于天气状况,有经验表明,这种类型的船只仍只能在海浪不高的情况下装载或者卸载。其次,在母舰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直升机起落的危险性也较大。另外,这种母舰是维护船舶和直升飞机的避风港,但本身不能进行任何重大涡轮机维修或者更换。
从全球市场上来看,海上风电安装船的数目已经足够,甚至一些安装船已经离开可再生能源领域作业而是返回到油气行业。而相比之下,全球有经验的海上风电运维船舶只有110艘左右,到2017年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根据丹麦船东协会的预测,到2022年,全球约需要426艘运维船只。为了实现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海上风电的成本,运维船只亟待优化。
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运营商可能还没有感受到降低运维成本、安全地实现人员输送的迫切性,但伴随着海上风电向深海扩展,运维问题将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