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美学一词来源于西方,而且最早都是哲学家们在研究,所以自然是被看作哲学的分支,是哲学要研究的一个方面。
二、美学理论由最初在哲学家的论述中扒涉及美学的内容,发展到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并且日益与哲学区分开来,注重感官、知觉等。中国美学重“体验”,将求“境界”,与西方重思辨和逻辑相区别。
三、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美学”一词源于日本,叫“感性学”更为贴切一些。
二、文学与美学的关系?
千丝万缕的联系 噗。美学aesthesis,这个词来自希腊,而当时有荷马史诗,希腊神话,等等。美学作为独立学科,是在18世纪,鲍姆加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也是以古希腊思想家关于美的探讨为基础。
现当代,美学,主要是从哲学里分化出来,而哲学关于文学作品的研究不言而喻
三、图腾崇拜与美学的关系?
符号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对生命活动的模仿。人类利用符号不仅可以对直观事物进行分类和描述,更可培养自身的模拟能力、逻辑思维、审美意识。图腾作为一种被符号化、图像化、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在人类生产与审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器物内涵及其与图腾的关系可从比较视角作多维阐释。首先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认识器物的美学特征。器物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成果,器物审美是由人类生产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产物及其审美活动。器物中的图腾符号连同器物本身,都具有反映人类能动改造自然的实践美学特征,构成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审美需求双重意义上的美学价值。
四、试论美学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美学与美育是相关而不相同的两门学科。前者处于哲学层面,属于基础理论范畴;后者处于科学层面,属于应用理论范畴。美学是具有自身独立完整性的理论学科,而美育则是美学与教育学交叉渗透产生的交叉学科,前者是后者的母系学科,后者是前者的子系学科。
五、谈一谈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的关系?
美学一般来说有三种内涵,一种是说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所有研究美的哲学理论都是美学,这样柏拉图在《大希匹阿斯篇》里探讨的美的本质就是这类。一种说美学是感性学,这是美学学科的建立之父鲍姆嘉通为美学设定的含义,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这里的感性就不光指美,也包括其他的感性认识。最后一种则认为美学是指艺术哲学。以黑格尔为代表,他不承认有自然美,所以美学只研究艺术,所以美学也就是艺术哲学。从大的范围来讲,艺术哲学肯定是要从属于美学的,而美学在实际的范围上要大于艺术哲学。美学可以研究纯粹的美的问题,可以处理自然美,新近研究自然问题的就有环境美学、生态美学,但这它们肯定不是艺术哲学。
六、船舶阻力与航速的关系?
反比关系,船在海洋上航行,受到的阻力越大航速就越慢,如果是顺风顺流则航速快如飞。有一年我干过一条10万8千吨的船,船名EUROPA,从荷兰开挪威过英吉利海峡向北,这个港在北伟67度,一出英吉利海峡遇北大西洋大风,时为圣诞节(12月25号)本来2天半的道走了6天半,途中全是黑天慢明一小时2海里,一昼夜走不到50溜里,本应跑14海里/小时也跑2海里/小时,风浪太大阻力就大船速度就慢
七、船舶航速与动力关系?
船舶航速与动力的关系是航速越高,所需要的动力也越大并且是不以线型的方式增大,而是以次方的比例增加。航速越大,需要克服如下阻力也越大。
摩擦阻力与速度的1.86次方成正比,形状阻力是2次方,兴波阻力是2~4次方,当舰船航速接近/超过行波传播速度时,兴波阻力与速度的4~6次方成正比。
八、简述艺术概论与哲学,美学的关系?
彭吉象的艺术概论中所提到的∶“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后面提到了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即是美学。
艺术和哲学是相互影响的。
对于艺术是什么,个人觉得的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这种理解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如果拿专业的术语来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九、简述美学与美育的关系是什么?
美学与美育的关系。
美学与美育是相关而不相同的两门学科。
前者处于哲学层面,
属于基础理论范畴;
后者处于
科学层面,
属于应用理论范畴。
美学是具有自身独立完整性的理论学科,
而美育则是美学与
教育学交叉渗透产生的交叉学科,前者是后者的母系学科,后者是前者的子系学科。
十、中西美学的关系?
美学是一门属于哲学范畴或者说认知性的学科。众所周知,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最初是由西方学者建立起来的。虽然如今的美学系统已经具备了普遍性和共通性,但是因为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所以美学的概念和类别主要是基于欧洲的特定传统,受到了来自欧洲当然还有越来越多来自美洲的偏好的影响。如果根据欧洲的标准来看,中国本身其实是没有美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美学的跨文化现象有一定了解。
当我们在面对另一种文化现象时,必须保持批判性的自我反思。有些内容看起来很相像但其实完全不一样,因为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所以我们在讨论时必须把环境和背景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这里的环境和背景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它可以是我们所用的语言,但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审美取向,也就是由神话传说和人物形象所构建起的文化框架,比如我们如何看待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举个例子,在西方我们可能会引用康德、黑格尔或是歌德,而在中国你们则会引用孔子、苏轼或者杜甫,这是任何一种文化认同的基础。
现在我们就来正式聊一聊美学。在欧洲的文化传统中,我们系统探讨过由感官而生的艺术审美观,而这恰恰就是美学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在18世纪的德国,诞生了鲍姆加登、康德和席勒等现代美学的奠基人。而在中国,取而代之的是非系统性的著作,美学也从未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相反,人们更关注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其中表现美的媒介通常都是诗词,因此才会诞生许多关于诗歌和艺术的诗词作品。这和欧洲的传统大相径庭。
中国的传统美学其实是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的再“创造”,是以现代的视角反观此前的中国艺术和文学,这也成为中国探究艺术或文学创作本质的一种特殊方式。狭义上说就是以诗词、书法、绘画等形式为主,广义上还涉及建筑、陶器、青铜器、音乐、武术、园林等。当然,很难在上述三个领域之中找到共同的特点,不过诗词和书画(最主要的文人艺术)之间还是有共同点的。
在西方的美学领域,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相反,儒家思想中是没有美的概念的,人们缺乏对于美的讨论,仅仅认为美是外在的表现,不如道德层面的内容有价值。文学和艺术的美甚至被称为“俗”,带有一些消极的含义,比如美的一些同义字:华、丽、艳、媚、姿、色等。不过在早期的儒家经典中,比如在《孟子》中,美还有善的意思,这其实和古希腊的理念有些不谋而合。在道家思想中美也很少被提及,《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美和丑是相对的,所以两者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