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拉脚模型法的经典例题及答案?
手拉脚模型法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在数学竞赛中也经常被使用。以下是一道典型的手拉脚模型法例题及其解答。
【例题】 有一条边为 $6$ 的正方形,内部有一点到四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 $1, 2, 3, 4$,这四个顶点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 $\sqrt{2}$。求这个点到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出的四个距离,我们可以较容易地确定该点到正方形每个顶点的距离,并且也几乎可以确定出该点到正方形每条边的距离,但是由于该点不一定在正方形的中心、边的中点或角的平分线上,我们无法直接求解该点到正方形的面积。因此需要运用手拉脚模型法,从四边形围成的面积出发,逐步拉出相应的线段,最终得到该点到正方形边和对角线的距离,从而求出该点到正方形的面积。
【解答】 依照手拉脚模型法,首先将四边形围成的面积 $\sqrt{2}$ 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两个三角形逐步拉成四个,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一些方向和角度的问题,具体如下:
将左边的三角形从底部向右拉出 $3$ 的距离,如下图:
将上方红色的线段向下拉出 $1$ 的距离,与正方形下边平行,如下图:
将左边蓝色的线段向右拉出 $1$ 的距离,与正方形右边平行,如下图:
将左边三角形上方的线段按照如下图的方向拉出 $3$ 的距离:
将上方黄色的线段向下拉出 $2$ 的距离,与红色的线段重合,如下图:
将左边的小三角形方向如下图所示拉出 $2$ 的距离:
此时我们已经获得了该点到正方形上、下、左、右各边的距离,但是我们需要求得该点到正方形的面积,因此我们还需要求得该点到正方形对角线的距离。具体过程如下:
将图中的两条对角线两端各拉出 $1$ 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将左上角的小三角形沿竖直方向向下拉出 $3$ 的距离,如下图:
将左下角的小三角形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出 $3$ 的距离,如下图:
此时,我们已经获得了从该点到正方形八个顶点距离的大小,可以计算得到该点到正方形上下两边、左右两边、以及两条对角线距离的大小,从而求得该点到正方形的面积为 $\sqrt{10}$。
【参考答案】 该点到正方形的面积为 $\sqrt{10}$。
二、计算irr例题及答案?
1.(IRR-15%)/(20%-15%)=(0-6.65)/(-3.7-6.65)
IRR=15%+(20%-15%)*(0-6.65)/(-3.7-6.65)=18.21%
2.假设NPV(5%)=m,NPV(10%)=n
(IRR-5%)/(10%-5%)=(0-m)/(n-m)
IRR=5%+(10%-5%)*(0-m)/(n-m)
一般公式是NPV(r1)=m,NPV(r2)=n
IRR=r1+(r2-r1)*(0-m)/(n-m)
r1和r2最好不要相差太大,否则误差也会大些
三、诗歌赏析例题及答案?
读《春 雪》,回答问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
⑴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解析“惊”字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2) “却嫌”、“故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四、函数单调区间例题及答案?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探讨之。
1.求函数y=x^2的单调区间。
解:函数y=x^2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单调递增区间为[0,+∞)。
2.求函数y=sin(2x-丌/4)的单调区间。
解:根据基本初等三角函数y=sinx的单调区间可知,2k丌-丌/2<2x-丌/4<2k丌+丌/2,即k丌-丌/8<x<k丌+3丌/8(k∈Z)为函数y=sin(2x-丌/4)的单调递增区间。同理可得,k丌-5丌/8<x<k丌+3丌/8(k∈Z)为函数y=sin(2x-丌/4)的单调递减区间。
五、帕德逼近例题及答案?
帕德逼近例题可以通过利用线性代数和矩阵论的方法进行推导,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思路和步骤:
答:假设有一组由n个数据点构成的二元数据集 {(x1, y1), (x2, y2), ... , (xn, yn)},我们要用一个多项式函数f(x)去逼近这些数据点。
首先,我们可以将f(x)表示为一个多项式形式,如f(x) = a0 + a1x + a2x^2 + ... + amx^m,其中m为多项式的次数,a0, a1, a2, ..., am为待求的系数。
然后,我们可以将多项式的系数表示成一个向量a = [a0, a1, a2, ..., am]T,其中T表示矩阵或向量的转置。
接着,我们可以将每个数据点(x, y)表示为一个向量v = [1, x, x^2, ..., x^m],其中1表示常数项,x, x^2, ..., x^m表示多项式的各个次幂。
将所有数据点对应的向量v排列成一个矩阵X,其中每一行表示一个数据点对应的向量,可以得到如下矩阵方程:
Xa = y
其中y表示所有数据点对应的目标值向量,即[y1, y2, ..., yn]T。
为了求解未知的系数向量a,我们需要对上述矩阵方程进行求解。由于该方程通常是一个超定的线性方程组,即数据点数量n大于多项式次数m,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最小二乘法来求解。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找到最优解。残差指的是每个数据点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即ei = yi - f(xi)。
将残差平方和写成向量形式,即eTe,可以得到最小二乘问题的目标函数:
min ||Xa - y||2 = min (Xa - y)T(Xa - y)
通过对目标函数求导,并令导数为0,可以得到系数向量a的最优解:
a = (XTX)-1XTy
其中,XT表示X的转置矩阵,(XTX)-1表示XTX的逆矩阵。这就是帕德逼近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支票的填制例题及答案?
答:支票的填写:
1.时间.例:贰零贰壹年零伍月贰拾壹日。用途:付工资款。小写:¥16382。大写:零十壹万陆仟叁佰捌拾贰元。
七、uc矩阵的例题及答案?
U/C矩阵的正确性,可由三方面来检验:
(1) 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 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 ;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2) 一致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产生者,即在矩阵中每个数据类只有一个“C”.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3) 无冗余性检验.这是指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须有“U” 或“C”,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若存在空行空列,则说明该功能或数据的划分是没有必要的、冗余的.
将U/C矩阵进行整理,移动某些行或列,把字母“C” 尽量靠近U/C矩阵的对角线,可得到C符号的适当排列.
八、分组求和经典例题及答案?
数列求和方法要看通项结构。例如通项an=3n^2十2n-1。可采用分组求和,先用公式求n^2和,再求2n-1和得Sn=n(n+1)(2n+1)/2+n^2。再例如Sn=-1+2-3+4十…十〈-1)^n(n)其中n=2k。可分奇数项和减去偶数项和。
九、变倍问题的例题及答案?
例如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是丙数的6倍,乙数是8,甲丙各多少?解:因甲=乙Ⅹ3,甲=丙x6,所以乙Ⅹ3=丙x6,即乙=2丙,8=2丙,丙二4,甲=4X6=24
十、线段中点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
线段中点典型例题(双中点典型)与答案
例题,已知C点是线段AB的延长线上的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线段CB的中点。若AB=8cm. 求MN的长是多少?
答案,MN=BM+BN=
1/2AC-1/2CB=1/2AB=4
问题中的MN是一个定长=1/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