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茂名的自然环境条件?
自然地名在茂名市地名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除去分属于自然环境不同类别中重复的镇名,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镇名有59个,占总数的67.0%。自然环境各分类中,地形地貌、水体和生物数量较多。这是因为地形对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场所影响特别强烈,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需的一个要素,生物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来源,这三个要素都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
二、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包括?
1、一般实验室应满足的条件:一般实验室温度控制23+/5℃,湿度控制65+/15%RH,对于不同实验室要求不一样,具体应包括如下要求。
(1)实验室应有足够的通风换气设备,以及实验废气的排放管道,保持实验室内的空气新鲜洁净。
(2)实验室应配备冰柜用以保存样品和试剂。
(3)实验室应配备保险柜用以保存剧毒物品。
(4)对实验室内部不同功能的区域,尤其是进行具有高毒性和“三致效应”的环境污染物分析场所,应进行分隔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加以区分。
三、梨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梨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梨在年平均温度8~21.8℃的地区可以生长,以12~15℃较适合,品种不同,对温度要求差异较大。在生长季节(4~10月)和休眠期(11~3月)各主产区的温度情况为:秋子梨系统14.7~18℃和-4.9~-13.3℃;白梨和西洋梨为18.1~22.2℃和-2~3.5℃,砂梨系统15.8~26.9℃(大多为23℃)和5~17℃(大多为10℃以上)。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要求20℃以上。梨树中砂梨系统对水分要求最高,其主产区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白梨和西洋梨较低,主产区的年雨量650毫米以下,甘肃陇中、河西一带为秋子梨主产区,雨量不足350毫米,亦生长得很好。一般品种抗旱力与苹果差不多,需水量在400毫米以上。蒸腾系数砂梨为401~465,西洋果为284~354。杜梨砧根深,较抗旱又耐涝。盆栽土壤最大持水量应保持70%~80%为宜。
梨是喜光果树,年需日照1600~1700小时之间,有效果枝的光强应在自然光照的40%以上,光补偿点在2千~5千勒克斯,光的饱和点在40千~55千勒克斯(洋梨为53千勒克斯)。盆栽梨树要有充足的光照,一般要有自然光照的50%以上。梨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大部分都能生长,耐盐碱和耐涝能力都很强,在含盐量0.2%以下均能生长。pH在5.6~7.2之间生长良好。但土壤质地对果实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轻质土上结果最好。梨的耐盐力因砧木不同而有别,豆梨砧偏酸性土,杜梨砧耐碱性土,砂梨宜微酸性。
四、养鹅场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
1、要因地制宜发展养鹅生产。鹅是草食性水禽,能充分消化和利用青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鹅非常喜欢干净,喜欢在水中嬉戏,且只有在水中才有利于其交配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水面供其洗浴或水质污染严重都会影响其健康、生产和繁殖。因此养鹅生产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水源充足、青草资源丰富的条件下适度发展。有些地区水源缺乏,却盲目大量养鹅,这样很难满足鹅的生理需要,也就很难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有的养殖户在院内修建一个小的水池作为鹅的水上运动场所,这对于小规模生产仔鹅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种鹅或大规模的仔鹅生产则不一定适合。如果不经常换水或消毒次数少,出现水质恶化,势必会影响鹅洗浴的积极性,也容易使鹅相互传播疾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引种和种质问题。一个地区饲养什么样的品种合适以及种质的优劣是关系到养鹅生产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养鹅主要利用产品是肉用仔鹅,另外是毛绒。我国鹅的品种类型比较多,不仅在体型、外貌方面有差异,在生长速度、产蛋性能、毛绒质量和产量方面也有明显差别。一般而言,体型大的鹅种其繁殖性能多数比较低,生长速度较快,而产蛋多的鹅种其体重则较小,生长速度较慢。根据目前养鹅的产品主要利用方向,四川白鹅、扬州白鹅、皖西白鹅是比较适合我省饲养的鹅种,他们都属于中型鹅,产蛋性能比较好,仔鹅早期生长速度比较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10周龄前后其体重可以超过3千克。在生产中也有采用杂交模式进行的,不仅能够降低鹅苗的成本,而且表现了杂交优势。不足之处在于有时由于种鹅的体重差别较大,配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调整。
3、育雏是关键。雏鹅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较差,抗病力较弱,必须加以精心的饲养管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鹅群健康生长。首先要提供适宜的育雏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温高湿容易引起病菌大量繁殖,造成雏鹅发病率上升;大群饲养时要分割成小群,以免打堆时压死、压伤;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并注意防止贼风。其次要精心合理地饲养管理。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最好加适量的多维或葡萄糖等,增强抵抗力;饲喂要根据多餐少食的原则,先喂精料后喂青饲料,既避免挑食又满足雏鹅对营养的需要。
4、卫生防疫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鹅的抗病力强是相对的,在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饲养过程中,其疾病很少发生。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造成其生活环境恶化,加之鹅群相互争斗次数增加、饮水和采食的不自由,导致鹅群抗病力严重降低。所以我们要做好鹅病的防治工作,坚持消毒和防疫相结合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建立现代化大型养鹅场,在场地选择上十分重要,首要条件要有利于卫生防疫,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方便。通常场地应远离铁路和旅游胜地,火车和旅客来往频繁,容易传播病原,同时场地的地势要有利于防涝排水、污水处理及排放,以利环境保护,场地的周围及空间应无有毒有害物质及空气污染,确保安全生产。场内建筑物协布局要周密策划,生产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划分,而且要有相当距离,彼此间应用围墙隔离,严防闲杂人员随意进出,传播病原。
五、船舶的脆弱性因素包括?
船舶的脆弱性因素: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船员的误操作、责任心不强或人员素质不高等造成的事故。
2.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包括船舶本身和船舶管理两方面。船舶质量、船舶适航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
当然,船舶自身因素还包括机舱各种消防和救生、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措施、驾驶室的导航设备及各种自动化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等。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天气、海况、水域等。也包括船舶自身环境。影响海运安全的气象海况条件包括能见度、风(浪)、洋流和潮汐等。
六、船舶产生的污染物包括?
1)废气污染。在船舶营运中,会排出大量的废气,其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有烟尘、VOCS、NOX 、SOX 等。
(2)石油污染。由船舶航行引起的油污染有两类: 第一类是正常营运操作性排油,主要有机舱舱底污水、油船压载水、洗舱水等. 第二类是由于各种事故造成的溢油,从燃油舱或油舱货舱溢出石油。在石油污染中, 最为严重的是油船泄漏,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七、船舶出港出境申报包括的环节?
传播途径一般包括三大环节,第一传播途径由青岛海事局负责签证,货物进出境有青岛海关。申报人员签证有清边防负责。
八、船舶管系的日常管理包括?
船舶管系管理 一、船舶管路的一般要求 1.管路的识别: 燃油—棕色 滑油—黄色 海水—绿色 淡水—灰色 压缩空气—浅兰色 消防管
九、普通船舶的防火要求包括哪些?
1.船舶结构的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
(1)船舶结构的防火分区
1)船体的上层建筑、甲板室和凹穴,应当按照甲级防火分隔要求分隔为若干主竖区;采光、通风的垂直围壁、通道及类似的地方分隔墙,应当为甲级防火分隔墙。
2)门应用钢制或其他同等材料制作的抗火、抗烟、并为自闭式(倾斜3.5°时仍能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穿过主竖舱壁的通风围壁及导管,在靠近舱壁处应当设关闭闸门。
3)舱壁甲板结构的连接处应用焊接,经过60min耐火试验时,仍然能够防止火焰、烟气通过。
4)在舱壁甲板以下,对每一水密分舱或类似分舱的处所和在舱壁甲板上,每一主竖区或类似主竖区的处所,至少应当有两个安全通道,其中一个应当有连续防火遮蔽,并能通过垂直的安全梯道,抵达救生艇甲板。
5)起居处所的舱壁及甲板,应当按照防火要求分隔,并与相邻的机器、货舱、厨房及服务处所隔离。
6)船舶的行李舱、灯间、油漆间及同类处所的舱壁及甲板,应当为甲级防火分隔。
7)储存易燃液体的舱室,应当设置在失火时对人员影响较小的地方。
8)运送低、中闪点液体船舶的起居室、厨房、锅炉房,不得布置在上甲板的下面;直接位于起居室以下的舱室,不得储存液体燃料。
9)生活舱内的一切衬板、天花板、地板及绝缘物,应当为不燃材料。
10)敷面、装璜及装饰物、家具、工具橱柜、桌椅、床铺等用品,必须经防火处理或采用轻金属制品和难燃塑料制品。
11)船舶的各部分,不得使用以硝酸纤维或其他易燃物作基料的油漆喷漆,以及类似的化合物。
12)水、气、油管道和电缆穿过围壁的涵洞,可以用耐火材料堵塞。
13)消防管系接合处的衬垫应用石棉纸,不宜用橡胶。
14)蒸气管道应铺在甲板上,并用石棉隔热,不得穿越干货舱、油漆间和易被烤焦着火的地方。
(2)船舶结构的防火分隔船舶的耐火分隔物主要是指不燃及难燃材料。国际上使用的不燃、难烧材料,有70%粉剂氯化石蜡、氢氧化铝、硅化物、玻璃石棉纤维、卤代烷等。国内有50%的氯化石蜡和氢氧化铝阻燃剂,如氯化石蜡瓷泥堵料、难燃的石棉纤维、玻璃纤维贴墙布、酚醛矿棉毡、酚醛塑料等。耐火分隔物分为甲级和乙级两种,甲级是指经过60min耐火试验,其背火的一面平均温度较原始温度增高不超过139℃,并且在任何一点,包括任何接头在内的温度较原始温度增高的温度不超过180℃的物质,简称“甲-60”标准;乙级是指经30min耐火试验,其背火的一面的平均温度较原始温度增高不超过139℃,并且包括任何接头在内的任何一点的温度,较原始温度增高不超过225℃的物质。
2.舱室的防火要求
(1)装运危险品的舱室应当为钢质结构,并且符合国家船舶检验局颁布的有关规范对防火及防水的要求。
(2)蒸气管与暖气管不宜通过装运危险品的舱室,若需要则必须通过时,该管路在舱室内不应有法兰接头。这种舱室在装运具有火灾危险的物品时应当远离蒸气管和暖气管积载,并至少保持3m的防火间距。
(3)装运危险品的舱室,应当有效的自然通风设备或根据所载危险品的要求配备足够的机械通风。各舱室的通风管道相通时,应当有能在着火时能够自动关闭的防火阀或能够在舱外应急操纵的防火挡板。
3.船电的防火要求
(1)船舶电气设备的最低绝缘值,电机、配电屏不应小于0.5MΩ;变压器、控制设备不应小于1.0MΩ。
(2)主配电屏汇流排的陀螺仪、雷达电机、收发报机等应当干燥、通风,并且应当设置金属网保护,防止小动物窜入。由于老鼠磨牙往往将导线咬坏造成短路引起火灾,所以,船上应当有灭鼠措施。电机如果受潮,绝缘强度就会降低,应当放在烘箱内或红外线灯泡下以及用电吹风的方式干燥,不得用自身线圈通电干燥,以防烧毁电机。一般电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而船舶航行在赤道附近时,有的舱室可达50~60℃,因此,要注意通风降温。
(3)电气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当绝缘老化损坏时,应当及时维修或调换,并且应当设有绝缘电阻监测装置或相应的绝缘措施。绝缘电阻监测装置的循环电流在异常状态下最大不得超过30mA。
4.船舶动力的防火要求
(1)装运危险品的船舶和拖带装运危险品的货轮和拖轮,其动力装置应当使用闭杯闪点不低于60℃的液体燃料。因为燃煤时,烟囱喷出的火星多,使用闪点较低的液体燃料着火的危险性大。
(2)在舱面上积载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固体、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品时,其烟囱和排气装置应当有防止火星冒出的适当措施(如设阻火网或其他火星熄灭装置等),或采取其他能防止火星溅溢到装有上述危险品舱面的措施。
5.船舶灭火装置的要求
装运危险品的船舶的灭火设备及系统应当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积载危险品的舱室应当能有效地使用本船的水灭火系统。当所载物品着火不能用水扑救时,船上应当设有足够的其他适当类型的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装置和灭火设备。在积载危险品的处所,还应当额外配备总容量不少于12kg的干粉或者其他等效的手提灭火器。
十、植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植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有:
①物理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辐射、土壤、光照等;
②化学的因素,如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矿物质、有机物、酸碱度等;
③生物因素,如抗菌、交互保护、共生、捕食等。
栽培环境条件是由人们的耕作和栽培,以及其他有关甚至无关的各种行为而造成的,例如施肥、排灌水、中耕除草、修剪、喷洒农药,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液等。
对于植物传染病来说,植物体本身和病原物都是在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因此,植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也离不开环境条件。
例如荔枝霜疫霉病,在高湿度条件下病害可能严重发生,而在湿度低时病害就少发生或不发生。
对于植物非传染病来说,由于某些条件不适宜,超出植物的适应能力或者忍受能力,引起病理变化而成为一种病原,所以其发生并不是感病植物与病原孤立起作用,环境条件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柑橘果实日灼病,是由于高温烈日暴晒引起的,如果土壤干旱,会加重其发生,反之则会减轻发生。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病原和感病植物之间相互斗争是在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的。
这三个基本因素对于不同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次关系可能是不同的。
有些病害的发生,病原起决定性作用;有的病害的发生,感病植物或环境条件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因素以及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主次关系,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