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朝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
1.宋代政府制定出了注重经济的航海贸易政策,一方面积极支持出口贸易,政府鼓励民间商人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前往海外经营,另一方面全力扶持进口贸易。
2.经济作物和手工业的兴盛。剩余农产品成为了出口的产品,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手工业的发展,如制瓷业、纺织业、矿冶业、金属制造业等,在前代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从而丰富了海外贸易的出口产品种类。
3.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的造船业是中国帝制社会的第二个高峰,它的造船技术在当时远远居于世界前列。再加上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这些都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所以两宋时期开启了一个航海的大时代。
4.宋代与南洋交往的频繁和海贸的繁荣,促进了海上航路的开辟和发展
二、海上贸易的特点?
特点:
1. 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由于全球特有的地理条件,并且随着集装箱的兴起,使得海运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点。
2. 海运可以节省国家外汇支出,增加外汇收入。一般海运发达的国家,都会十分积极的建立自己的船队,注重海外货物运输。而外汇收入也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支柱。
3. 海运有利于改进国家的产业结构。海运主要是依靠海上活动所实现,而海上活动离不开轮船制造业、航海技术、海员培养等,可以有利于促进工业、制造业、电子技术、服务员的发展,改善国家的产业结构。
优点:
1. 承载能力强,海运的承载能力可以达到数十万吨,其装载能力远超公路及航空运输,是运输能力最强的运输方式。
2. 运费便宜,由于港口设备一般都由政府修建,因此船舶能够经久耐用,所以货物的运输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实惠,尤其是针对于大型货物来说。
3. 适应能力强,这里说的适应能力指的是对货物的适应。海运基本上可以适应各种货物的运输,一些其他运输方式不方便的,海运基本都可以满足。
缺点:
1. 运输速度慢,由于船体的面积巨大,并且在装卸时间上花费的时间长,同时在水上的阻力强,因此海运的运输相比于其他的运输方式要慢许多。
2. 风险性大,海运由于自然环境以及季节风的影响,在运输途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情况,遇险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世界海上贸易线?
世界海上贸易,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國开始经印度泰国
四、奴隶贸易什么时候兴盛?
奴隶贸易17世纪兴盛。
奴隶贸易是从1441年,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即今本·赛卡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从17世纪中叶起,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咖啡成为主要饮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对热带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五、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能繁盛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技术、文化等居世界前列;
2.社会和谐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六、元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影响?
元代统治者采取促进各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元仁宗时期比较开明,他重视民族大融合,力图推行汉化运动,改变前期的财政枯竭、政制混乱的局面。他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并且减裁冗员、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整顿蒙古贵族朝政。他下令将汉文《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汉人的文史书籍摘要翻译为蒙文,下令让蒙古人学习汉人的思想文化和治国理政的经验。并恢复以程朱理学为内容的科举考试制,他还依靠汉人文臣来普查户宅田产,对汉民族的较高的文明采取吸纳、照搬措施。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采取“汉法”,在当初是很坚定的蒙古统治者。
统治者对外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其实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有商人来中国经商,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定居。到了元代时,来华的不仅仅有商人,当时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也非常多,著名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拔都塔在中国旅行和居住。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从意大利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马可·波罗当年沿丝绸之路经过张掖时曾醉心于当地的壮观美景,并停留居住了一年之久。他们一行人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游览了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回到威尼斯之后,他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载了有关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等情况,使世界各国对中国进一步有所了解。
成吉思汗以及元初统治者的征伐战争,使得中国的西北部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朝廷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外域民族穆斯林纷纷无阻碍的进入中国境内,并且带来了伊斯兰教的文明,形成了大规模迁居中国的态势,中亚和波斯、阿拉伯的穆斯林的大批迁入,成为了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部分,而这些在中国定居的穆斯林在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杂居、通婚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叫“回回族”(即后来的称呼回族),即保持阿拉伯的文化传统,又自觉的融入了中国化的生存环境。
元代对外交通畅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来不断
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消灭了长期盘踞北方、西北、西南等其他民族割据政权后,创立了行省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沿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通往西亚、欧洲之路,这条路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有六千多公里。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东南沿海的昆山、庆元、温州、福州、泉州、广州等都是当时贸易兴隆的对外贸易通商口岸。
草原丝绸之路,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蒙古统治者虽与周边邻国有过战争,但对高丽、日本、缅甸、爪哇等国商船交通贸易往来也从未中断过。
中外文化、科技、经贸的双向交流呈现出多样化
马克思说过:“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互换、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科技、艺术等的传播。这时候的交流途径呈现出多样性,如政府使节、商人商队、观光游客、宗教传教士等,都曾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渠道。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都是元代传入欧洲的;汉唐以来的中国特色产品丝绸、瓷器、茶叶、锦缎、中医药等在元代中外贸易往来中更是异常频繁。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呈现出新局面的是外来文明的输入。欧洲及西亚的天文历法、数学、制造业技术、医学知识等,也随着大批东来的穆斯林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传进中国,相互起了促进作用。比如从元初时,统治者对天文就很重视,专门设立了天文台,由穆斯林人主持天文观测,请精于算术的波斯人编写万年历,并在北京建立了观象台,制造了7种天文、地理仪器,而这些仪器都是按照欧洲仪器的模样制作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征伐,对欧洲基督教世界也造成了震慑。教皇为防止中国军队继续向西推进,于1245~1342年间,教皇曾多次派遣教士东来,要求与我结好。1307年,教皇就任命了一个叫孟特戈维诺为大都及东方总主教,他努力学习蒙古的语言文字,在大都主持修建了两座教堂,并积极传教,在短时间内就有六千多人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接受其洗礼者达六千人左右。欧洲教士不仅仅是传教,同时也兼营商业,从事商品贸易交易,从那时起基督教文化开始传入了中国。
元朝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表现出了统治者的开明和对外开放的决心,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世界多少贸易在海上?
世界90%以上贸易在海上。
世界及亚洲各大港口运输繁忙,却时常受“缺箱”“少柜”困扰。
国内港口也是“求箱若渴” 外贸企业“一箱难求”。造成海运不畅,对全球的经济复苏带来破坏性影响。
中国是全世界集装箱的主要生产国,制造全球超过96%的干货集装箱和100%的冷藏集装箱,为了应对“一箱难求”的困境,中国集装箱制造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集装箱。
八、世界海上贸易的起源?
中世纪以前,地中海很长时间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是航海业的摇篮,当地居民从旧石器晚期就开始航海活动,至古希腊时代更为兴盛。因此,地中海周边的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应该是最早出现海上贸易的地区。如意大利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国家。后来又扩展至波罗的海沿岸。
而欧洲中世纪的商业复兴(约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有两个发源地,一是威尼斯和南意大利,二是斯堪地那维亚和佛兰德尔海岸。然后商业贸易从沿岸逐渐深入到大陆腹地。
九、宋朝时海上贸易范围?
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因为与中亚的陆路中断,所以政府大力鼓励海外贸易。表现为:在一些重要的港口开设供外商居住的“蕃坊”,还设有供外商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蕃市”,还有专门教授中文的机构“蕃学”。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元初期,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游历泉州时,认为泉州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港口之一,另一个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与非洲沿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中国的船只。
十、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宋代兴盛的海外贸易:到南宋时,从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贸易港口,其中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
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快速发展,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商业环境驱使等。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