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沙船最大多少吨位的(100海里5000吨要多少运费?)

一、100海里5000吨要多少运费?

28000元

从九江红港码头运5千吨一次到温州瓯北码头大概要180000,5000吨的船,1吨大约是1.75立方,海运每立方每海里0.33元。算下来,100海里运费是28000元左右。 海运通常是按方计算运费的。

深圳宝安码头到珠海斗门码头的5000吨货船租金5000吨的船,1吨大约是1.75立方,海运每立方每海里0.33元。算下来,100海里运费是28000元左右。 海运通常是按方计算运费的。

二、中国海洋博物馆一层展厅明清福船广船沙船介绍?

福船出现于宋代,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多山,盛产造船木材,且富有造船技术和海外贸易传统,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福建帆船成为中国古代海船的主要船型之一。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明代时,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福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

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中,除了福船,还有沙船、广船和鸟船。

  沙船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船型之一,它发源于长江下游,由崇明沙人创用,故称沙船。沙船平底、方头、方艄,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是一种适于在多沙滩航道上行驶的大型平底帆船。沙船在我国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于唐代问世以后,一直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主要船型。清代道光年间,仅上海就有沙船5000艘,全国沙船总数在万艘以上,足见其地位。

  广船来自广东,具有头尖体长梁拱小的特点,甲板的弧脊不高。广船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和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则依靠龙骨支撑,形成了坚固耐用、适航性好、续航性强的特点。为满足明代东南沿海抗倭的需要,经过改良加装佛郎机、可抛掷火球的广船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船型,在肃清倭患的战斗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一艘轮船大约6000千克对吗?

不对,无论载货量还是船的自重量都远远大于6000千克(6吨)的重量。一艘轮船大的能载几十万吨。中型也载十几,二十万吨,小型的也有几千吨以上,就算长江上的驳船也有几十吨刑几百吨,大的也有千吨以上,再洸自重,能接几百吨或几十吨的驳船自重也得十吨八吨吧,就箅公路上跑的大货车也不止6000千克吧,

四、洋务运动军用企业发展概况?

军用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局,天津机械制造局(李鸿章从崇厚接办),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张之洞汉阳铁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上海机械织布局

1、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内军械所”。

清末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安庆)。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科学家徐寿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1864年迁南京,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3、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

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4、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5、轮船招商局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李鸿章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

6、上海洋炮局

创办于186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松江创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了上海洋炮局,是为今日长安的诞生。

1865年,将上海洋炮局迁至南京雨花台,扩建为金陵制造局。次年迁于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西洋式兵工厂;1865年,原长安厂迁厂于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

7、天津机器制造局,简称“天津机器局”。官办军用企业。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

8、开平煤矿。1876年,官督商办。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河北滦县。

9、上海机器织布局

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于1878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建,在经历了亏损与大火灾之后,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93年重建,并扩大了规模,改名“华盛”。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5000吨运沙船一公里运费?

5000吨运沙船一公里5000元运费

5000吨位货船一年的利润应该在10000000元到12000000元之间。一般情况下,5000吨位的货船,每年的运输量能够达到1500000000000吨公里。按照每吨公里2.50元到2.85元进行计算,那么这个运输量的费用就在37500000000元左右。那么利润大约1200000元左右。

六、3000吨船能运多少土方?

3000吨船能运5000吨左右的土方。

因为3000吨船的总吨位是载重吨的60%左右,这个3000总吨也就是5000吨左右的载重。

3000吨的船多为运沙船,船总长79.36m/船宽15.20m/型深5.60m/满载吃水4.20m。这种船一般用于内河航运,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下游使用较多。

七、中国古代海船人员配置?

一、隋唐以前中国海员体系的初步确立

(一)早期海员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1.隋唐以前水上交通的发展。

水上交通的发展是海员发展的基本背景,以漕运和海贸两条线进行介绍:从秦代“飞刍挽粟”到汉代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繁荣,内河船员渐成体系;从商、周时期海外贸易的探索到秦汉远洋航路的开辟,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海外邻国的交往,以至隋唐海上航线的确立,初步形成近海远洋船员体系。

2.航海工具的制造及演进

航海工具的演进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海员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原始社会的独木舟,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帆船的产生,从秦汉时期的高大楼船到隋唐海船的世界领先,造船规模逐步扩大,航海工具愈加先进,船员需求量急遽增加,同时分工也愈加明确,为船员队伍的壮大创造了条件。

3.航海技术的积累与进步

从导航技术角度来说,虽然此阶段处于模糊航海阶段,但随着天文、地文、水文航海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总结,航海区域逐步扩大,以导航为职责的技术性船员得以从一般船员中分离,并且作用愈加重要,航海技术的积累与进步成为中国海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传统海员体系的初步确立

1.最早的船艺与船员。

早期的船舶是以人力为动力的,划桨、撑篙、拉纤、使帆、操舵等原始船艺是船舶得以行进的主要手段,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船员。

2.船舶操驾人员的明确分工。

随着航海工具及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原始船艺的基础上,船舶操驾技术不断增加和更新,因此船员的分工也更加明确。以《太平御览》载战国时期吴国大翼战船船员的分工为例,已“战士”“棹”“舳舻”“操长钩矛斧者”“吏仆射长”等职事。

3.海员职业体系的逐步形成。

从原始社会到隋唐时期,传统帆船时代海员体系的重要构成角色——海师、篙工、楫手、舵手等的发展历程。

(三)模糊航海时代中国海员的航海活动

在模糊航海时代中国船员所创造的辉煌业绩,突出体现了早期船员在技术保障尚属薄弱的条件下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1.海外移民。原始先民移居南太平洋岛屿、殷人航渡美洲、徐福东渡日本。

2.海外经略。战国越人横渡台湾、秦皇汉武巡游东海、隋朝陈棱击流求。

3.海外交往。三国朱应、康泰出使南洋、唐代鉴真东渡等。

4.海上起义。西汉吕母起义、东汉张伯路起义、东晋孙恩、卢循起义等,同时反映了民间航海及船员的发展。

二、宋元时期中国海员的职业发展与细化

(一)海员职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1.海外贸易的繁荣。

宋元政府制定了有利于海外贸易的政策与法律,设立市舶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自此开始,中国帆船遍及海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海员不仅数量上急遽增加,而且其职业得以发展和细化。

2.内河航运的发达。

宋代的内河纲运在唐代转般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直达纲,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3.元代海漕的开拓。

元代海漕的开拓是对传统内河漕运的一次大变革,近海运输方式产生了一批海漕船员。

4.造船技术的精进。

宋元船舶工艺先进,结构复杂,体势庞大,较之前代需要船员更多,分工更细。

5.航海技术的突破性提高。

航海罗盘的应用使中国古代航海由模糊阶段迈进到定量阶段,航行区域更远,安全性大幅提高,中国船员的影响和作用更大。

(二)以海贸和漕运为中心的海员职业细化

1.宋代海外贸易船员。

以纲首、副刚、杂事、火长为中心,分为贸易业务和操船业务两类,船员的来源渠道多样,“入股”的雇募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利益团体,有利于船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宋代河运船员。

低级官吏统领下的民运体系,梢工、槔手、招头共同担责,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3.元代远洋船员。

与宋代海贸船员体系相承,并且有所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海员职事,奠定了古代船员体系的基础。

4.元代海漕船员。

征租民船与官督私运,产生了一批半职业漕运船员。

(三)宋元时期的航海成就及主要航海人物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航海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内河航运发达,更为重要的是海上贸易繁盛,主要的航海人物和海员在创造这些航海成就时的重要作用。包括:

1.两宋与高丽的海上交往。

2.宋元与日本的海上交往。

3.宋元远洋航线的开辟。

4.宋元主要航海人物:徐兢奉使高丽,朱清、张瑄开海漕,殷明略开新航路,亦黑迷失下南洋等。

三、明清(中前期)中国传统帆船海员体系的完善

(一)明前期航海事业的空前繁荣

1.造船业兴盛与航海技术精进。

明初航海事业达到顶峰的背景因素,官营船厂遍及全国濒海临江处,仅南京一地就有宝船厂、黄船厂、龙江船厂、马船厂、快船厂等,船舶种类齐全,工艺先进。

2.明初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

突出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中船员的作用和价值。

3.郑和船队的船员及管理。

郑和下西洋船队船员数量;船员建制与构成;船员分工及管理;郑和下西洋对船员体系完善的贡献。

(二)“禁海”政策下明代海员的发展

1.“禁海”政策对民间航海的影响与限制。

朱元璋的“罢市舶、申海禁”;朱棣在筹备官方航海的同时对民间航海“遵洪武事例禁治”;从正统初年到正德五年的“禁、开”摇摆;从正德六年到嘉靖末以防倭为由的严格海禁;隆庆有限的开禁。

2.走私贸易与海商集团的形成与壮大。

小规模的散商与大规模的走私集团;汪直、吴平、曾一本、林道乾、林凤、郑芝龙等代表人物的走私活动;民间航海贸易所达到的广泛区域;突出民间航运贸易及船员的发展。

3.漕粮军运与“运丁”管理。

明代漕运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中央漕司统辖,其组织采取卫所制和编甲连坐制,编队运行,以保证漕运的畅通和安全。运丁成为事实上第一批职业船员。为保持现役运军的数额,明政府制定了签补运军的原则和措施,鼎盛时期漕运运军达十数万人。

4.海员对防海御倭的贡献。

明代抗倭斗争中,普通船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戚继光的战船标准配置“每福船一只捕盗一名,舵工二名,缭手二名,扳招一名,上斗一名,椗手二名,上用甲长五名,每甲兵十名”,各种船形有各种配置,船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保证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三)清中前期传统帆船海员体系的日臻完善

1.清代的禁海与开放。

清初为防范郑氏集团的迁海政策;康熙开禁后对民间贸易的限制:①对出海人员的限制②对出口商品的限制③对出海船只的限制④对海船配备武器的限制;落伍于时代的外贸政策。

2.民间航运及海员的曲折发展。

郑氏集团的南洋贸易,康熙开禁后民间对日、对东南亚贸易、沿海沙船运输业的繁荣。

3.漕运旗丁的发展变化。

清代漕运承袭明制,实行军事化管理,维持着近十万职业水手的规模。这些人为了生存而结成各种帮派,最初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助共济性,但到清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排它性和破坏性,从而对运河两岸广大地区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

4.引水制度的确立与专职引航员的产生。

引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宋时期川江上有指引航向的“招头”;元朝在江阴设置“指浅提领”,为装运“漕粮”的船舶指引航道,以避开暗礁浅滩;明朝规定,凡驶往南京的朝贡船舶,进入长江后先停泊于太仓的“六国码头”,由中国官员检查后,再由“指浅提领”指引驶往南京。清朝乾隆年间,广州成为世界各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的主要口岸,进出广州港的外国船舶很多,在那里有一批专门为进出港的外国商船提供引航服务的群体,古代引水制度至此确立。专职引水员的产生丰富了海员体系。

5.民间海员在军事航海与官方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军事航海中技术船员的配备与作用;政治航海,例如出使琉球等属国封舟上船员的作用。

(四)我国古代的海员教育

1.发端于军事航海的海员教育。

明代水师分驻沿海与内河要害地区,“有警则随机策应,无事则分投教习”; 清代的军事航海教育更进一步,形成了水师定期操演制度化和“教习”专职化。

2.民间海员的“学徒制”教育。

从明末到清代,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世代经营海运和海贸事业的家族,通过招募学徒、招赘女婿或收养义子的方式传袭技艺或生意。

3.《舟师绳墨》的教育理念及价值。

明清时期具有航海教育工具书性质的著作中,林君升的《舟师绳墨》最为重要。主体内容6个部分,其中“捕盗事宜”和“众兵事宜”是关于军事技术教育的,而“舵工事宜”“缭手事宜”“斗手事宜”和“碇手事宜”是关于航海技术教育的。

标签: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推荐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
返回顶部